设计知识

郑州餐饮策划:共享厨房如何让餐饮老板多赚两成利润?

33 发布时间:2025-03-26 18:24:58

凌晨四点的菜市场,老张蹲在潮湿的水泥地上,一边翻动着蔫了的菜叶,一边和菜贩子讨价还价。这是他经营川菜馆的第十二年,也是他头发白得最快的一年——房租年年涨,员工流动像走马灯,煤气费单子看得他手抖。去年隔壁老王关了门,临走前念叨着“三座大山压死人”,老张知道,这“三高一低”的困局,再不破,下一个可能就是自己。image.png

但就在上个月,老张的账本上突然多出了一串让他不敢相信的数字:净利润比去年同期涨了22%。秘密,就藏在这套被他称为“救命三件套”的破局方案里。

一、抱团取暖:食材采购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军团作战”

“以前各家餐馆老板见面都躲着走,生怕被挖了厨师学了菜谱。”在成都开了三家连锁火锅店的李姐笑着摇头,“现在?我们八个老板每周三雷打不动开线上会,就为了一件事——拼单买牛肉。”

这种自发的“食材采购联盟”,正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悄然兴起。五家面馆联合起来,面粉采购价直降15%;十家茶餐厅组成生鲜团购群,每天清晨冷链车直接把分装好的冻品送到各家后厨。更聪明的是,有人把眼光投向了源头:在云南,三十多家云南菜馆合资承包了两个山头,从菌子到野菜全部实现订单化种植。

“现在拿着联合采购单去谈价,供应商看我们的眼神都不一样。”李姐翻出手机里的对比图,去年单买牛油的价格条码,和今年联盟采购的合同价之间,赫然差着一台双开门冰箱的钱。image.png

二、用人革命:小时工系统让员工成本“活”起来

“早班5人,午高峰+3人,晚市减2人”——贴在苏州某快餐店墙上的这张《动态排班表》,藏着老板陈哥从血亏到盈利的关键转折。引入智能排班系统后,他的门店第一次实现了“人跟着单子走”:外卖平台爆单时,三公里内的兼职骑手能秒变传菜员;下午茶时段,附近的大学生带着健康证来切水果,时薪比全职便宜三成。

更妙的是“人才共享池”模式。在杭州某商业综合体,八家不同品类的餐厅共用200名经过标准化培训的“万能工”,从包饺子到调鸡尾酒,从收银到洗碗,这些戴着不同颜色工牌的身影,总能出现在最缺人手的档口。某日料店老板算过账:旺季时人力成本节省了四成,淡季也不用咬牙养闲人。

“现在我的全职员工反而更稳定了。”陈哥指着店里正在教新人操作智能点餐机的小刘说,“把这些机械性工作交给弹性用工,我们的老师傅能专心研发新菜,这才是核心竞争力。”image.png

三、设备升级:省下的电费能多请两个帮厨

走进广州某改造后的湘菜馆后厨,看不到冒着黑烟的猛火灶,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变频电磁炉;头顶的LED灯带会根据日照自动调节亮度;就连洗菜池都装着循环水系统。这些藏在细节里的“节能刺客”,让老板娘周姨的月度能耗账单直接砍半。

设备商老赵最近接的单子很有代表性:山东某县城七家餐馆团购了空气能热水器,平摊下来每家购置成本省了八千;深圳某条美食街统一改造排烟系统后,物业给的第3/4页

的环保补贴抵了三分之一的改造费。最精明的老板开始玩“设备共享”:三家烧烤店合资买台高端净化器,每晚八点按预约时间流转使用。

“别小看这些铁疙瘩,它们可比人听话。”周姨摸着温控蒸柜上跳动的数字,“现在后厨温度降了五度,厨师们干活不躁了,菜品投诉率都下来了。”

当老张在会员系统里看到第1000个储值客户时,突然想起老王关店前的叹息。这场“三高一低”的突围战里,有人看见大山,有人找到阶梯。或许正如那套智能排班系统闪烁的绿灯所示:传统餐饮的生死局,解法不在硬扛,而在巧变。


最新资讯

了解更多 +

推荐案例

了解更多 +